0/0
0/0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就诞生在这块土地上。这方古老、神奇、绚丽的热土,养育了勤劳、智慧、朴实、善良的甘肃各族儿女,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陇剧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陇剧是甘肃独有的地方戏曲,原名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官廷走向民间,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陇剧唱腔为板式、曲牌、麻簧的结合体,分花音和伤音。花音明快活跃,悦耳动听,伤音抒情委婉,清扬幽雅,尤以麻簧最富特色,一唱众和,气氛热烈,有“一句一簧,两句一帮”之说。特色乐器有陇胡、唢呐、渔鼓、水梆子,表演融入皮影侧身造型美,舞台美术借鉴皮影镂空、彩绘、装饰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形成独特风格。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凉州贤孝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凉州贤孝是产生于凉州本土的一种古老悠久的民间说唱艺术,它是我国最早的说唱艺种之一。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传,口传心授以此谋生,人称"瞎弦",清末至明国时期,凉州贤孝渐趋成熟,至建国初期获得新生。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其主要内容以述颂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为"贤孝"。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兰州鼓子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兰州鼓子,又名兰州曲子、兰州鼓子词,是流行于兰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属中国曲艺的古老曲种之一。它最早起源于安定都(平凉径州)一带,后经宋代安定郡王赵德麟改进、丰富提高,传入兰州。演唱者一般为一人,以兰州方言为语音行腔,有较完整体系,主要表演手法是唱和说,一般采用伴奏演唱和自弹自唱形式,演出时要求演员的手势、面风等都要能给听众美的感受。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民勤小曲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民勤小曲源于当地和从内蒙流传而来的民歌西调、二人台,后又与江、浙、陕等地汉族移民的俚曲小调相融合,在清之前期即已形成。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民勤小曲曲调丰富,有100多种,优美动听。道白多用民勤方言,诙谐通欲,亲切感人。表演带有地蹦子社火特色,男角唱时蹦蹦跳跳,女角唱时摇摇摆摆。善用扇子、手帕等小道具做戏,人又称"地蹦子"。民勤小曲剧目较多,仅艺人口传即有五十多本,其中如《箍马盆》《麒麟送子》《大保媒》《打懒婆》《二瓜子吆车》等为独擅剧目。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秦腔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甘肃秦腔是在极其厚重的甘肃古代文化长期积淀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它从皮影到声腔再到乾嘉之“陇西梆子腔”、“甘肃梆子腔”和同光“北派之秦腔”“西腔”,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发展成为以板腔为主、曲牌为辅的戏曲声腔剧种。和所有北方地方戏曲一样,甘肃秦腔具有唱、念、做、打综合艺术的共性特征,但在“四功”程式之内.本土地域特色鲜明突出,撷取艺术素材来源清晰,在甘肃等地有着极其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主要流传在甘肃全境及周边宁夏、青海、新疆,也与陕西西府秦腔有所交流,是深受西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地方剧种。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华锐藏族民歌主要流传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其内容丰富,分类齐全,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形式独立的华锐地方本士的民歌演艺活动。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古浪老调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古浪老调主要流传于古浪北部,所谓“老调音乐”,就是古浪民间艺人借以表现本地特有的戏曲内容的一种流传久远的独特的音乐形式,它有固定的曲牌,固定的旋律。据考,古浪老调早在明代就已形成。古浪老调表演简单干练,主要采用坐唱形式。老调音乐在数百年的发展中,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剧目,一些音乐形式在长期传唱中固定下来,成为具有独特地方色彩的老调音乐曲牌。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凉州攻鼓子

  • 灿烂辉煌 非遗文化看甘肃

    凉州攻鼓子是流传在武威北乡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它最早是古代生活在河西地区的月氏或乌孙等某个少数民族的鼓乐舞,已有近20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凉州攻鼓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攻鼓子的表演者装束一般为黑色白扣,下穿灯笼裤,头戴黑幞帽,左右两侧插上野雉翎,帽两边缀以白色纸花,脸上涂脂擦粉,眉头画得粗黑且上翘,俨然是古代的武士。其表演风格浑厚而豪迈,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西部特色。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