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位于兰州市永登县城西南六十五公里的连城。公元1368年,明军大破元大都,成吉思汗第六子阔烈坚的玄孙安定王脱欢兵败流落河西。两年后,脱欢率部降明,明廷封其为土司,世袭罔替。后来三世土司失伽随驾征战有功,明成祖赐姓为“鲁”,从此开始称为鲁土司。鲁土司家族共传十九世,统治历时562年,雄踞河西,世守地方,保境安民。 杨艺锴 摄
土司制度是封建官僚制度和少数民族酋长制度相结合的民族自治制度。位于连城古镇的鲁土司衙门仿故宫布局建造,“三十六院七十二门”,布局精巧,气势宏伟,有中国西部小故宫之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 杨艺锴 摄
府门前的牌坊是鲁土司衙门的标志性建筑,明成化年间敕建。在封建社会,它是宣扬礼教、标榜功德、昭示高尚美德的象征。 杨艺锴 摄
满清入主中原后,雍正帝曾对西南的叛乱土司施行归土改流,废除了世袭土司身份,其辖地复归流官治理。鲁土司安分守己,被保留了下来。牌楼正中,清嘉庆帝御笔赐书“世笃忠诚”。 杨艺锴 摄
仪门是衙门的大门,因为有六扇大门,又得名“六扇门”。门上绘有门神“神荼”和“郁垒”,前樨头两侧施八字砖墙。古时这里是拘押犯人的地方,时至今日,仍能感受到其昔日的威严。 杨艺锴 摄
为了排水顺利,衙门院落布局从南到北,一院比一院高,北面的祖先堂高出前广场四米有余。院内下水道有明有暗,排水功能顺畅却不见排水口,衙门各院的雨水最终排往何处,至今是未解之谜。 杨艺锴 摄
鲁土司家族人才辈出,英勇善战,为封建王朝所倚重。明万历二十八年,八世土司鲁光祖官居南京大校场总理提督,管右军都督府事。同僚赠诗曰:“忠义当朝名将家,湟中弈叶振天葩。曾闻武略垂勋壮,更有英才抱国华。”为纪念他,其后人将鲁土司衙门的第二道门命名为“提督军门”。 杨艺锴 摄
土司在辖地享有绝对的权力,提督军门两侧分立“生”“绝”二门。生门供平时进出,绝门上书:“不改恶行终向绝,能持善念转逢生。”是被处以死刑者离开衙门的通道。 杨艺锴 摄
连城鲁土司经封建王朝认可,在当地建立统治机构,即土司衙门,下设三班六房,负责当地的兵、刑、民、财等事宜。衙门大堂始建于明代,清嘉庆年间重建。其建筑呈“凸”形,大进深,巨梁架,表现出大堂的庄严肃穆、雄伟高大。 杨艺锴 摄
进衙门大门,一路到燕喜堂,就是鲁土司家族的生活区了。这里又称大上房,是鲁土司的会客厅,也是其举办喜庆宴会、宴请重要宾客之地。 杨艺锴 摄
在院中任意一处向上看去,做工精美的脊兽随处可见。在中国古建筑中,其功能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并对脊的连接部位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发展成为装饰功能,并具有严格的等级意义。 杨艺锴 摄
中国北方地区,古人多依赖建土炕、土台生火取暖,地主家里也不过多一火盆取暖而已,而土司衙门却有独特的取暖方式,各房廊台设有坑穴,坑内火口处放柴火点燃,烟火通向室内地下、土炕及墙内纵横的火道,最后顺山墙高出的烟口排出,冬季室内温暖如春。 杨艺锴 摄
明洪武年间,河西达官戳只叛乱。一世土司夫人马氏主动请缨,以一人之力智擒叛首。为了表彰马氏的功绩,洪武十一年,明政府敕建效忠楼。 杨艺锴 摄
鲁土司家族共传十九世,二十四位土司,其辖地包括现在的甘肃省永登县大部,红古区全部,天祝藏族自治县、永靖县的部分地区以及青海省民和县、乐都县、互助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九千余平方公里,统治历时562年。效忠堂一楼用于供奉祖先画像、牌位,举行祭祖活动,后被称为祖先堂。 杨艺锴 摄
清仁宗嘉庆元年,十五世土司鲁纪勋带领土兵300人奉命镇压四川、湖北白莲教起义,作战英勇,屡立战功,被特许赴热河参加嘉庆皇帝60寿辰庆典,在太和殿受到皇帝赐宴和赐予龙袍的殊荣。金丝龙袍堪称国之瑰宝。1995年经甘肃省文物专家委员会鉴定,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杨艺锴 摄
鲁土司墓葬区,称“享堂”,共有三处,分别是上享堂、下享堂和西享堂。其中上享堂为主要墓葬区。鲁土司为世袭正三品官,故墓前设立成对的石人(翁仲)、石马、石羊、石虎。 杨艺锴 摄
衙门东北角的土司花园里,绿照厅是主要建筑,清乾隆年间十三世土司鲁凤翥所建,是土司休闲娱乐、盛夏避暑之所。 杨艺锴 摄
身为蒙古族的鲁土司,信仰藏传佛教,也推崇道教,在其辖区主持修建了众多的寺观,较著名的有连城妙因寺、显教寺(经鲁土司重修)、玄真观等。图为萨迦派寺院显教寺所藏的大藏经。 杨艺锴 摄
在土司衙门西侧,有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名为妙因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明初,鲁土司借“飞来佛”之因,在宅旁建寺。明宣德二年宣宗皇帝赐寺名“妙因”,后经历朝扩建,至清咸丰年间,已成规模宏大、融合汉藏民族特色的佛教寺院。 杨艺锴 摄
妙因寺的山门、科拉殿、古隆官殿、多吉羌殿都有精工砖雕。尤其是多吉羌殿东西后三面墙体共有157平方米砖雕,佛像雕刻栩栩如生,质感强烈,极为精美,每尊雕像都有一个佛传故事。 杨艺锴 摄
1966年10月,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紧张时期,因战备需要,为保护《四库全书》安全,中央批示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于妙因寺大经堂。文溯阁《四库全书》共有36315册,另有5020册是清雍正时所印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当时这些书册放满了整个大经堂。 杨艺锴 摄
从元朝的宗亲重臣,到明清两代西北地区世袭的土司,随着1951年鲁承基以不法地主身份被判处死刑,这个靠军功起家的显赫家族,终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图为建造于清咸丰十年的妙因寺古隆宫殿金顶。 杨艺锴 摄